小时候由于皮肤白皙,走到那里都好象比别人高那么一丟丢。因为家乡在农村,听大爷说。我们老家原来也是城里人,由于家道中落。战乱绵绵而逃荒到这个孤山上来的,那时一共四家人。一个是村子发瘟疫死的不剩几个人,陶姓是会烧酒席的屠夫。那个年头没有什么固定的职业,有的人是季节性职业。只要吃饱饭,然后能把一大家子吃饱穿暖就是能人了。不有一家樊姓道士出身的,吴姓三兄弟大概说是中农。而和我同姓的一家,原来是一个大地主家。据说出过武官,后来因为得罪乞丐被跳难来此的。这就是我们村组成的结构,一个住在孤魂山的村子。
由于东面是军山湖的湖汊,所以起名湖下村。这里没有风水先生说的什么好风水,据说这里原来是专埋未成年的,或未过花甲的人的万氏家族的山。太爷辈来时大概也是民国初年,四姓五六户人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我们这一代已经达到上百人家了。后来有人去了外地工作,有人去街上做生意去了。也就四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庄而于,不要小看村子小。也是个卧虎藏龙的富裕村庄,这里有参天大樟树。及各种阔叶树种,是我们儿时的百草圆。
这个村孒的创业史,我父亲有时会跟我讲。
听说太爷三兄弟去看社戏时,在回来途中落水老三。我们这和鲁迅那边一样,也许比他们那边水更多。所以出行一定是船,太爷在清末可能考过秀才。是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后来就在这边当私塾先生。所以别人也要给他薄面。让他在这个孤庙边安个家,可能是内疚可能是生活所廹。离开故乡,听说二太爷还是回到老家。以前也还总有来往,我爸见过太奶奶但没见过太爷爷。和我一样,我也没见过爷爷。
家里败落的最很的当所,同姓的隔背。听说当年车不走人家的路,马不食别人家草的大地主。他们讲人驼钥匙,马驼人。店铺门面几百房,商号好几家。他爸两手可以举端着一皮箩豆上二楼,一皮箩豆在一百开上。所以出过几代武官人,也因此富甲一方。因为能打又有钱,结果有些霸道。被丐帮给吃跨了,据说那是一年年关。
大冬天,也是气丐最多的时期。加上清末,外敌入侵。贪官恶吏横行,各地逃荒的越来越多。又有天灾人祸,所以乞丐来了一拨又拨。实在感觉烦人,就放狗咬人。据说那个时候他们家也有好几兄弟,也不知是那个东家叫放的狗。大户人家不仅养狗,也养家丁,古代大户人家一般都不往什么商贸发达的街上。都是在偏僻一点的乡村建大寨院,据说连片几十亩。内有花园,那才是真正的大户。能与官员结亲,而且黑白道几乎都会给面子。据说当时他们家排场能与省府衙相比。行走省府衙门的级别,可以说码头遍布九江。南昌什么的,势力可以说打死一二个穷人也不犯法。
可是那时候清政府也摇摇欲坠,官吏也换的勤。而又要全身心对付共和党人,也许他们家倒了自已也分上一份。因此没有人去管他们家死活,也许他们说的也有些吹牛。若大一个家族家业,得罪了几个乞丐就完蛋了。所以无法真正考证,据说后来他们家火烧了七天七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