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夏季,兰州市城关区金城关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陈思媛第四次站在了抗“疫”一线。
“每天我都要为社区居民和次密接封控人员进行核酸采样,一般从上午七点进行到下午两三点,稍微一动就可以感受到汗水顺着额头掉落,很多同事的皮肤在汗水的浸泡下出现了大片皮疹,然而没有一个人有过怨言。” 陈思媛说。
2020年2月8日,2021年10月27日,2022年3月8日、7月8日。陈思媛清楚地记得每一次参加抗疫的日期。从生疏到熟练,从紧张到从容,“身为基层医生,能投身到抗疫一线是一件值得让我骄傲的事情。”
2020年的春节,疫情初次爆发。几天后,陈思媛看到了城关区卫健委招募志愿者的公告——
这是一种什么病毒?传染性有多强?会有后遗症吗?对此一无所知的陈思媛,在短暂的培训后,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
“既然学了医,就要对得起这身白大褂。”对于自己的初衷,陈思媛这样说。
第一次抗疫,陈思媛去了隔离酒店照顾密接人员,“就像是医生兼职酒店的服务员。”
除了日常的寻诊、测量体温、安抚情绪还要负责一日三餐的配送、收拾垃圾、搬运物资,等到工作结束回到生活区卸下“全套武装”陈思媛已经筋疲力尽。昼夜交替,日复一日,她坚持了近一个月。
半年后,陈思媛又一次站在了一线。但这次还要更近一些,她成为了城关区应急采样先锋队的一员。
距离疫情如此之近,陈思媛内心有些忐忑,她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失误导致病例的漏查,“初次接触采样对象,我甚至突然忘记两只手该往哪里放。”后来陈思媛得知,自己第一次检测的六个人中就发现了一例阳性病例。
10天后,陈思媛所在的小分队在酒店休整,这次她成为了被采样的对象。“开始两天我睡不着觉,整夜刷手机等待核酸检测结果,脑海中一直是站里的同事,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
陈思媛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的全体医护人员都参与到抗疫一线中,他们有刚毕业的学生,有七八个月刚断奶孩子的妈妈,“当时我不知道前方会是什么样,但是从来不后悔当时的选择。”
2021年3月,陈思媛第三次投身抗“疫”一线。这次她依旧选择成为应急小分队的一员。
除了追寻混管阳性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外,还要去涉疫场所进行样本采集。
早晨六点出门凌晨三点回酒店,南到兰州市皋兰山头营村,东到雁滩的小区,陈思媛跑遍了城关区的各个角落。三月的兰州气温在10摄氏度上下,可一整天下来,陈思媛的衣服却是湿透的。
但与前两次抗疫相比,陈思媛从容了很多,因为有了先前的经验与各方的支持。
“在任务空闲期间,我们小分队组织了‘老带新’的学习活动,这次我成了一名老兵,为新来的战友详细讲解核酸检测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一天下来我们配合得非常顺利。”陈思媛说。
陈思媛为社区居民做核酸。
“因为闭环工作,我已经近一个月没有回家,想孩子时就会看看以前的照片和视频。”陈思媛说,等疫情好转后,将在第一时间和全家人一起吃顿饭。
(来源:甘肃农民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