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与地名的关系也异常密切。一方面,许多姓氏都由地名而来;另一 方面,许多人名又被用来作了地名。
我国采用地名作为姓氏的情况起源很早。根据历代姓名学家的研究, 可知以地名为姓氏的情况又包括以国名为姓氏、以采邑为姓氏、以乡里为姓氏、以村亭为姓氏、以居住地为姓氏等多种内容。其中,以国名为姓氏的情况,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时。西周初年大封同姓和异姓为诸侯,建立方国, 后来,这些方国的名称都演变成了姓氏。如周武王封第三弟鲜叔于管(今河 南郑州),封次子虞叔于唐(今山西翼城);周成王又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今 山东曲阜),三子伯龄于蒋(今河南潢川),这些人的后代后来都分别以管、 唐、鲁、蒋等为姓氏。据统计,周朝初年共分封48个同姓国和60个异姓国,这108个封国名称,后来无不演变为姓氏。尤其是其中的鲁、晋、蔡、曹、郑、 吴、魏、韩、何、郭、于、贾、蒋、胡、宋、陈、赵、田、许、朱、邓、梁、萧、沈、徐、罗、 黄、江、谢、吕等国的国名,后来还都演变为中华大姓。此外,由釆邑名称而来的刘、冯、白、卢、范、商丘等姓,由乡里名称而来的温、苏、毛、甘、陆、郝等 姓,由村亭而来的采、欧阳等姓,由居住地而来的傅、桥、城、关、东郭、百里等 姓,也都在中华姓氏中具有广泛影响。
除上述以外,我国历代都有用地名作人名的现象°如有些人以出生时的州、郡、乡、党、亭、里的名称取名,有些人以所在的山、水、桥、榭取名。前述西周初年鲜叔封管、虞叔封唐,他们后来都被称为管叔或唐叔。显然,二人所封的国名又都演变成了他们的名字。又如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其父兄和他本人都是以地名取名的。他的父亲因生于池州(今越南谅山),便 取名司马池;堂兄生于乡下,取名司马里;胞兄生于父亲的宣城太守任上,取名司马宣;他本人生于父亲的光州太守任上,取名司马光。再如陈独秀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绿水乡独秀峰下,便以“独秀”为名字;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出生 在太行山,便取名“太行”;二女儿岀生在华北,便又以“华北”为名字。至于 现在一些人把出生于上海的人取名“沪生”(上海简称沪),生于北京的人取名“京生”,生于西安的人取名“长安”(西安旧名长安),等等,则更是屡见不鲜。
我国古代对于有些当官的人,喜欢以所任职的地名相称。后来,这些称 呼延续下来,便成为这些人名中的一部分。如汉代的贾谊又称“贾长沙”,南 朝谢眺又称“谢宣城”,唐代柳宗元又称“柳柳州”,韦应物又称“韦苏州”,宋 代苏轼又称“苏徐州”,等等,就是因为他们曾分别在长沙、宣城、柳州、苏州、 徐州等地任职的缘故。此外,一些人还喜欢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名为自己取名号。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随父居于绵州彰明青莲乡,后来便自号“青 莲居士”;宋代大文豪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筑室于东坡,其后便以“东坡居士” 自号;明初文学家陶宗仪隐居于松江南村,也以“南村”自号;清代著名画家 郑燮家于江苏兴化县城东南的板桥旁,因此又以“板桥”为号;当代画家齐纯 芝(齐白石)故乡原有一座名为白石铺的驿站,他在从师学艺后便以“白石山 人”为艺名。其后,“齐白石”这一名号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他的本名。
此外,还有一种与上述各种情况恰恰相反的现象,即我国自古以来还有不少人名被用作地名、山名、县名、街道名。属于这种情况的地名,有些是上古传说人物的名字,有些是历史人物或影响重大的志士仁人的名字。如相传炎帝曾在今湖北西部一带的原始森林中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后人加以纪念,便称这里为“神农架”(炎帝又称神农氏);又相传黄帝去世后葬于今陕西境内的桥山脚下,后人便称当地为“黄帝陵”、“黄陵县气又如四川德阳县罗江镇白马关有一地名为“落凤坡”,相传也是因三国时与诸葛亮齐名的“凤 雏”庞统被打败于此而得名的。至于浙江绍兴一带有曹娥江、曹娥场、曹娥 车站,河南虞城有伊尹车站、木兰车站,则或者是由东汉孝女曹娥之名命名、 或者由当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伊尹、花木兰之名命名的。再如现在的陕西省有子长县、志丹县,山西有左权县,北京有张自忠路,重庆有邹容路,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中山路”、“中山街”,这些也无不是由当代著名的仁人志士谢子长、刘志丹、左权、张自忠、邹容、孙中山等人的名字命名的。
总之,姓名与地名关系密切,情况复杂。但总的来看,一方面地名可以作为人的姓名,另一方面人的姓名又可以作为地名使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