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的起源和历史,吴姓起源于哪里?

在历史上,吴姓主要有四大来源:一是颛顼时名臣吴权的后裔,二是舜帝有虞氏的后代,三是夏代少康时著名弓箭手吴贺的后代,四是吴国始祖太伯、仲雍的后代。四支之中,以第四支影响最大。相传,太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来,太伯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三弟季历的儿子昌(即后来的周 文王),况且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于是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昌。后来,古公亶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想拥立他们的念头,他们还出逃到远荒之裔的东吴地区 (今江苏苏州一带),断发纹身,故意遵行了当地落后民族的习俗。周部落的人见他们意志坚决,也只好拥立季历和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太伯让王”的故事。

太伯兄弟到东吴后,被当地居民推举为首领,建吴国。太伯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女,便由仲雍及其子孙继位。至季历之孙发(即周武王)在中原地区建立周朝时,他们已在吴国传袭了4代。以后又数传至吴王寿梦,当春秋末年,有子5人,以第4子季札最知名。寿梦曾有意以王位相传,但他不肯,出逃至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南淹城)以避位,史称延陵季子。吴姓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次出逃,才使他的子孙在后来的吴国灭亡时免于战乱,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如今,天下大多数吴姓人,都尊奉季札为远祖。

秦汉以后,吴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分布,并相继成为延陵、濮阳、渤海、陈留、吴兴、汝南、长沙、武昌等地的著姓望族。此外,大约从明代开始,吴姓人又走出大陆,迁徙到台湾、日本、越南、朝鲜、香港、东南亚、 欧美等地,如今已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姓。特别是其姓族中因为有战国时政治家吴起、汉长沙王吴芮、唐“画圣”吴道子、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近代画 家吴昌硕以及当代物理学家吴大猷、吴有训、围棋大师日籍华人吴清源、原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人,更显得辉煌灿烂。

宝宝起名 公司起名,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起名

企业管理 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企业管理或网络创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