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姓在历史上来源众多,其主要的一支与吕姓同源,同是炎帝的后代。 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吕尚封于齐,史称齐太公,数传至齐文公时,生公子高。 公子高裔孙名僕,史称高俟,任齐国正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被赐食邑于卢 (今山东长清西南),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姓人散居北方一带,至秦朝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今河北涿县)定居下来,子孙留居于此,世称涿郡卢氏。秦朝末年,卢敖裔孙卢编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受封为燕王,封国也在涿郡一带。至三国时期,涿郡由魏国管辖,更名为范阳郡,郡治涿县(亦即涿郡旧治,今河北涿县)。从此,涿郡卢氏又称范阳卢 氏,与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海内五大望族,家族势力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不衰。后来,“范阳”还成为卢姓的最大郡望。
除上述一支外,卢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上古时期有一庐国,庐国有 一公族名戢黎,戢黎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庐氏,后来又简写为卢。又如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后人中有人以卢蒲氏为姓,后来也简写为单姓卢。东汉光武帝时,有姓闾丘的人奉命改姓卢。北魏时,鲜卑人中莫芦氏、吐伏芦氏,也都改姓卢。此外,在卢姓人聚居的范阳一带,生活着一些姓雷的人,因为族小势弱,后来也因自己的姓氏读音与“卢”相近而冒姓卢。
卢姓尽管来源众多,但在发展中只有范阳卢氏一枝独秀。所以,天下甚至出现了“言卢必称范阳”的绝对倾向,一些出身于旁门别支的卢姓人也冒认范阳卢姓人的祖先为祖先。当然,也难怪他们如此,历史上各朝各代中有影响的卢姓人物,如东汉名臣卢植、东晋文学家卢湛、北周名臣卢辩、唐代诗人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以及清代政治家卢坤等人,无一不出自范阳卢氏。此外,如唐朝宰相卢杞、明朝将领卢铁、卢象升、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当代科学家卢嘉锡等人,尽管籍贯在范阳之外,但论及血统来源,也几乎都与范阳卢氏有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