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姓的来源和历史,汪姓发展历史?

汪姓从起源上看,主要来自两大派系,其中的一支出自远古时期的汪芒氏部落。相传,汪芒氏是一个巨人部落,其首领防风氏的身高超过3丈。大禹时,防风氏受命驻守封禺之山(今浙江武康东南)。有次,大禹巡狩至会稽 (今浙江绍兴一带),在当地大会诸侯,防风氏因得到消息较晚而迟到,引起大禹的误会,被杀。消息传回汪芒氏部落,因担心大禹前来讨伐,便离开封 山,相率西迁到今浙江湖州一带的山里,仍称汪芒氏。战国时,汪芒氏受越国的统治,越亡后则再度西迁,到达今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并在姓氏上去繁就简,单姓一个 “汪” 字。

汪姓的另一支出自鲁国公族。鲁国本是一个与西周王朝同姓的诸侯国,远祖尊奉黄帝、后稷、周文王,近祖则是鲁国开国君主周公之子伯禽。史载,自伯禽19传至鲁成公,赐支子满食邑于汪(今山东西南部一带),此后,在汪发展的鲁国贵族便改姓汪。

汪姓除上述两大支外,还有一个影响较小的来源。据《六桂堂丛刊》载,宋代初年,福建泉州有位名为翁乾度的人,生子6人,分别以洪、江、翁、方、 龚、汪6姓命氏,从此便一分为六。其中第六子翁处休,因分姓为汪,又名汪处休。他与5位兄长都以才学知名,同中进士榜,历代贵显,时人有 “六桂联芳” 之誉。此后,汪处休的子孙便以 “六桂” 为堂号,称汪姓“六桂堂“。

上述三支汪姓人在发展中,以出自汪芒氏之后者影响最大。约在东汉末年时,其中的一些人在汪文和的率领下迁居安徽。至唐代,汪文和裔孙汪华仕为显宦,封越国公,其家也发展为安徽歙县一带望族。此外,如宋代政治家汪伯彦、文学家汪藻、诗人汪无量、元朝文学家汪元亨、明代文学家汪廷讷、汪道昆、权臣汪直、清哲学家汪中、医学家汪昂、文学家汪琬、画家汪士祺、名臣汪由敦、汪康年、当代艺术家汪桂芬、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等人,或家于浙江、江西、安徽,或祖居江苏、湖北、广东,都是历代汪姓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宝宝起名 公司起名,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起名

企业管理 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企业管理或网络创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