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用于人名,我国自古有之。
如宋朝末年有位大史学家胡三省,名字中的 “省” 字有 shěng 和 xǐng 两个读音,了解内情的人知道他的名字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会准确地把它读作 xǐng,但把它读作 shěng 者至今不乏其人。
这类多音名字古人念起来都颇为费解,今人读起来就更感到无所适从了。其实,像这些多音字用于人名都是大可不必的。
我国目前使用的汉字,大多具有一个以上的含义,一字多音和多字一音的现象极为普遍。汉字多音多义固然是语言财富,为取名提供了丰裕的资源,但当这些字被用作人名的时候,不仅令人感到无所适从,还会使人对名字产生误解和谬解,使取名的意图与客观效果相悖。
因此,像以上类似于古人的多音字人名,都是应该避免的,而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多音字取名就更应该慎重了。取名时忌一字多音,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多音字名字不知如何念。
如原国家足球队队长容志行的 “行” 字有 xíng 和 háng 两种读音,正确的读法是 xíng; 陈毅元帅夫人张茜的 “茜” 字有 qiàn 和 xī 两种读音;作家贾平凹的 “凹” 字,也有 āo 和 wā 两种读音。
类似的还有王任炜、鲁千一、陈朝云等,这些名字中的 “任”、“干”、“朝” 等分别有 rén 和 rèn、gān 和 gán、zhāo 和 cháo 两种读音,其中究竟该读哪一个音,同样让人无从下口。
第二,多音字名字有的根本没法念。
除了以上将多音字用于名外,有些人甚至将多音姓和多音名同时用于人名,这样取名就更不应该了。
如 “文革” 期间,有个学生的名字为乐乐乐,老师上课时不知该怎么叫他,叫错了他便不理睬,在 “造反有理” 的年代,老师居然让这个名字给难住了。
这个名字读起来真是比登天还难。“乐” 字有两个读音,因此,这个名字也就有八种读法,试想,这在社交场合让别人如何使用呢?
人的名字用于交际,应称叫方便、准确。如果使用多音字,让人不知确切的读音,就会妨碍交际。这样,当事人就难免需要花费精力去解释纠正,于人于己都不方便。
第三,多音名字的念法有时候还需要做一些学术研究。
与以上多音名字给普通人带来的麻烦相比,它给名人带来的麻烦就更大了。譬如说有一些古人的名字,究竟如何读法,在专家们看来还有争论,可以纳入学术探讨的范畴。
如蜀后主刘禅,其中的 “禅” 字,社会上有人念 shàn,更多的人是念 chán,哪个音对呢?禅字有两个义项,一作 “祭名”、‘禅让”、“授予” 解,读作shàn;一作 “静虑” 解,这是梵语或巴利语音译词,读作 chán。
再对名字作进一步分析,据《三国志 · 蜀志 · 后主传》说: “ 后主讳禅,字公嗣。” 刘禅的小名阿斗,又字升之。古人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小名斗和升均为物量词名,那么大名禅和公嗣在意义上同样有关系。
嗣者,诸侯嗣国也,即诸侯继国君位,也有 “禅让” 的意思。如若是这个意思,就要读 shàn 音。要不是花这么大气力去考证,这个 “禅” 字的念音就很难确定。
多音字用于人名,常常会给人带来没有必要的烦恼,要 “防患于未然”,惟一的办法就是远远地避开这些多音字。
如果万一要用,最好通过联缀成义的办法暗示出读音,例如: 崔乐天,孟乐章,前者通过天说明 “乐” 当读 lè;后者通过章说明 “乐” 读 yuè,这样,名字的字意就告诉你应该读什么音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