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取名是认真的、慎重的,用名也是严肃的、稳定的。可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有人会觉得原名已不恰当,对原名也越来越不满意,直至最终更换原名。
改换原名也是取名的一种形式,改名的方式大致为主动改名和被动改名两种。
主动改名的原因,大多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意志、自身的思想身份发生了变化,或为纪念某事某物、某一灵感触动和不满原名字的音或形等。
如20世纪前期,西渡留学之风渐盛,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芾甘,在巴黎留学时,一度崇尚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因此从两人的名字中的首尾各取一字,改名为巴金。
聂耳,原名聂守信。由于音乐方面的天赋,加上他的姓氏由三只耳朵组成,于是都叫他 “耳朵”。而聂守信觉得也不错,便改名为聂耳。
被动改名,一般是因为不满幼年按长辈意愿所取的名字,或在成长过程中遵循长辈意愿、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受封建避讳制度的制约等因素影响而被迫改名。
“文革” 时,许多人纷纷取名卫红、学青、学彪、爱武、爱兵、永革、继革、卫东等。随着改名亦在所难免。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他在赴日本留学时,不小心在护照姓名栏里填上年龄 “十四”。护照不能涂改,于是他就将十字添笔改为李,四字无法改。而李四这个名字又太不雅观,他无意间抬头看到 “光被四表” 的横匾,就在四后边加了一个“光”字。于是,李仲揆在纯属意外的情况下改名为 “李四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名是一种创作活动,像创作诗歌散文一样,改名也需要借助机遇和灵感。有时人们冥思苦想,搜肚索肠,终却一无所获,而有时随时灵动,却能妙手偶得地改一个新鲜而有趣的名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7272.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