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伴随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背景,教师培训承载着“分层分类、自主选学、精准施训、提质增效”等新目标、新任务,教师发展也面临着“提升师德境界、强化关键能力、深入落实‘双减’、贯彻新课程标准”等新内涵、新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够、紧迫性不强,“工学矛盾”一直是困扰教师学习与发展的痛点。教师学习提高的场域主要是“培训教室”和“教研会议室”而不是课堂,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教学相长”匹配度和融合性还远远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教师课堂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致力于破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工学矛盾”。
“教师课堂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在促进学生发展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相关资源和契机,自觉而有效地笃行专业学习,设计、实践、反思自身发展的行动。“教师课堂学习”属于现场学习、自主学习范畴,是“为了课堂、基于课堂、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发展行为。其主要特征为:“教师课堂学习”是一种常态学习,高频率发生在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中;“教师课堂学习”是一种嵌入学习,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两者界限相对模糊;“教师课堂学习”是一种即时学习,需要教师快速反应、敏捷应对、及时调整;“教师课堂学习”是一种能动学习,在激活学生的同时也在主动唤醒自我。
“教师课堂学习”的研究成果,大概分为以下五类。
成果之一:构建“教师课堂学习”要素模型与实践流程。“教师课堂学习”与课堂教学的要素和流程是紧密关联的。也就是说,伴随着“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三大环节同步铺设“发展设计—发展实施—发展反思”的教师“成长专线”(如下图所示)。
成果之二:编制《教师课堂学习行动指南》。为了引领和支持“教师课堂学习”卓有成效地开展,在长期研究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梳理、提炼、编制了《教师课堂学习行动指南》。《指南》对“教师课堂学习”的核心理念做了概要阐释,明确了“教师课堂学习”在学校和课堂实施的目标与任务,梳理描述了“教师课堂学习”的流程与方式,围绕“教师课堂学习”重点和关键问题的实践操作指明了实施要点,从教师、教研组、学校、研培机构多个维度提出了支持保障“教师课堂学习”的职责和方式。
成果之三:创设“混合式教师课堂学习”特色培训项目方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以“教师课堂学习”作为培训项目的主攻方向和实施载体,撬动了培训项目的创新设计与培训模式的深度建构。“教师课堂学习”把培训与课堂深度融合,让教师在教学中提升教学能力,高度吻合了“提质增效”的目标追求。
以“教师课堂学习”创新设计培训项目的基本思路是:突出学员中心,让学员体验“我的学习我做主”的获得感;同步教学进度,切实保障聚焦课堂的“工作学习一体化”;重构反思模型,打好教学与发展融合反思的“组合拳”;升格网络支持,提供平台、资源、工具服务的“升级版”;成果生成导学,支持学员围绕教学和研修成果的“做中学”;推行赋能评价,全要素、大数据评价激励学员“我要学”。
成果之四:研制支持“教师课堂学习”的工具、模板、标准。围绕“教师课堂学习”实践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问题,创新研发了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及综合应用、考评与产出的4类10种工具模板,引领和支持教师基于研发和预设的多样化工具模板,在应用的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改造和创新工具模板,逐步建立起具有“私人定制”意义的优化“教师课堂学习”的“工具箱”(见上表)。
成果之五:开发《教师课堂学习知与行》系列网络课程。为了总结、展示、推广关于“教师课堂学习”研究建模和实践进阶的成果,拓展通识类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专题内容,填补关于“教师课堂学习”类网络课程的空白,我们积极开发建设了《教师课堂学习知与行》系列网络课程。
该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为“教师课堂学习”区域定制式培训项目提供主体课程支持;为区域自主选学项目提供选学专题与核心选学课程;为混合研修项目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通识课程备选菜单;为多样化校本研修项目提供专题性课程服务。
基于第一阶段的命题建构与研究梳理,2017年9月至今,我们在多家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深化与实践进阶,取得了良好成效。
实践证明,“教师课堂学习”研究成果重构了教师主体性、实践性发展的新型生态,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工学矛盾”,实现了教师的“工作学习一体化”;凸显了学习者主体,让教师赢得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获得感,深度落实教学相长,增强了教师学习与学生学习的“实践张力”。
同时,多家单位的实践成果还表明,“教师课堂学习”在优化校本研修和混合式培训项目的实践载体、推进“教师课堂学习”向教学提升的积极迁移、培植牵动“教师课堂学习”的示范学校和典型教师等方面,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