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出自黄帝,是黄帝裔孙周文王的后代。据《史记•魏世家》记载,周 文王有庶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受封于毕(今陕西西安西北),子孙以毕为姓。后来,毕国因后嗣乏人而灭亡,毕公子孙中的一些人迁居周朝统治的其他地方,或者外迁到夷狄居住的地区。直到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代中才有 一位名为毕万的人仕于晋国,在晋献公时担任大夫一职。公元前661年,他与赵夙一起率兵讨灭了霍、耿、魏三国。事后,献公便把魏(今山西芮城北) 封给了他。此后,毕万生芒季,芒季生魏武子。魏武子时,因晋献公去世,王储不明,4位王子争夺王位,晋国发生内乱。他认为公子重耳最有才华,便尊奉为主,并随他流亡国外19年。后来,重耳战胜其他公子,获得王位,史称晋文公。为了奖赏魏武子的功劳,把他的封地面积扩大了许多,仍称魏。此后,魏武子传魏悼子,魏悼子传魏昭子,等等。至战国初年,魏国又与赵、韩两国一起三分晋国,成为 “战国七雄” 之一。又过了200余年,魏国亡于秦,前后立国达437年。
魏国灭亡后,魏国公族大多以国名为姓氏,姓魏。此外,秦国穰侯魏冉本姓芈,宋代学者魏了翁本姓高,他们和后代也都改姓魏。
魏姓人在秦汉时期,有毕万的裔孙魏歆担任巨鹿太守,子孙留居巨鹿 (今山东巨野),后来便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此后,又有一支魏姓人迁居任城(今山东微山西),世代贵显,成为魏姓人的另一大望族。所以,魏姓人言郡望必称巨野、任城,二地几乎成了魏姓的代名词。
魏姓所以能发展成为一个人口较多的姓氏,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其中,名贤辈出、人才济济无疑是重要的。如西汉初年,魏豹曾因是原魏国贵族之后而被分封为魏王,魏相是西汉名臣,魏伯阳是东汉炼丹术家,魏延是三国名将,魏收是北朝学者兼政治家,魏征是初唐名相,魏野是北宋诗人,魏源是清代思想家,魏金枝、魏巍等是当代作家。他们都不同程度地为自己的姓族作出过贡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