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孩子出生的时间起名,自古便是人们最喜欢的传统习俗之一。
准确地说,世上没有两个孩子在同一时间降生的,因此,以之起名也常常是不同的。从最小的时间单位秒、分、时到辰、日、月、年都可以作为我们起名字的着眼点。由于古代的计时器具落后,多以沙漏、打更等形式计时,因此人们也较多地习惯于以时辰、日、月、季节、年等起名。
(一) 以婴儿出生所在地时辰起名。
古人将一天以十二支的形式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与现在的两个小时等长,这十二个时辰是:
子 (夜23 时~1时) 丑 (晨1时~3时) 寅 (晨3时~5时) 卯 (晨5时~7时)
辰 (早上7时~9时) 巳 (上午9~11时) 午 (中午11时~13时) 未 (下午13时~15时)
申 (下午15时~17时) 酉 (下午17时~19时) 戌 (夜19 时~21时) 亥 (夜21时~23时)
到了近代,人们又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等,如 “申初” 即为下午3点,“子正” 为晚12点。作家邓拓出生于清晨之时,其父邓欧于给他起了个乳名 “旭初”;文史学家杨公骥于1921年1月16 日午时整出生,祖父为其起名正午。还有李寅、马红申、刘卯、尚辰等。
其次是以出生日命名。如杨清明,表示出生于清明节,刘国庆,表示生于10月1日国庆节,柳重阳,表示出生于九九重阳节,齐夕生,表示大年除夕生,等等。还有以古代每月的既 (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晦(农历三十)为名,如李既成,王海望、张明慧 (慧同晦谐音)等。
(二) 以出生月或季节起名。古人常常对月情有独钟,经常把月和与季节有密切关系景物联系起来,如称三月为春月,八月为桂月,称十二月为腊月等,还有根据温度把季节分类,夏季数伏,冬季数九。孩子一生下来便能据此加以润色,为其起名了,如腊梅、马伏龙、杨九宵、吴桂香、常春月等。
(三) 以出生年起名。我国古代记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皇帝纪年法和庙号纪年法,其中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成为六十单位,称六十甲子,如下: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六十甲子”,循环往复,直到现在。
许多人都根据自己的出生年代来起名,如杨丙午、费甲辰等,这样起名使人一听便推出这人是哪年生人,有时人们也只取一个字作代表,或利用十二生肖表示其名。
(四) 以大的历史年代为名。如革命时期,人们常为孩子起有关革命年代方面的名字,如建军、红军等,在建国时期出生的孩子,多起名建国、新国、国立、国富、国强等,“文革” 期间以 “红” 字起名较为流行,如红生、红文、红心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出生时间为名的习俗,也在逐步演化擅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古代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日趋衰微,人们已很少像过去老私塾先生那样为起名字去虔诚地寻典穷经,费心劳神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