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劳务公司起名大全(劳务公司起啥名字)

在我生活过二十年的莒南县南部那片丘陵山地,如果说有吃文化,那只能是煎饼

煎饼什么时候开始在那片土地上出现,并成为人们的主食,我并不太清楚,只知道很早。在地瓜被引进这里栽种不久后,真正意义上的煎饼应该很快就出现了。

名字上便可以看出,煎饼是饼的一种,属于特别薄的那种。只不过,当初给这种吃食取名字时,是有点小问题的。煎饼不是煎出来的,而是烙出来的。煎用的是锅,烙用的是鏊子

因为取名的问题,没见过、吃过煎饼的人,真无法想像煎饼是什么样子的。

煎饼长时间成为那里及至沂蒙山区人们的主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土壤条件关系极大。

丘陵山地土壤瘠薄,坡度大,存不住雨水,很是怕旱。平原地带种植的高粱、小麦、玉米等,那时丘陵山地虽也能种植,产量低不说,遇到稍大些的旱情,便可能颗粒无收。

地瓜耐旱,栽下的秧苗遇到旱时,哪怕叶都半干了,一场大雨过后,便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更重要的是,地瓜高产。那些时代,小麦等产量低,一亩小麦难以养活一个人,一亩地瓜却能填饱两个人的肚子。在不求吃好但愿能吃饱的年代,丘陵山地的人们选择以地瓜为主食,便是很好理解的事了。

给劳务公司起名大全(劳务公司起啥名字)

大旱时,表层的土壤早已干透,地瓜秧苗还能顽强地活着。

地瓜收下来后,可以直接煮着吃。到了第二年开春,放在窖子里的地瓜,随着季节召唤,开始发芽。发芽后的地瓜有很浓的霉烂味,难以下咽。

发芽后的地瓜,随着芽长大会干瘪,并产生毒素,不再能吃。解决的办法,是在秋季收获地瓜时,把一部分地瓜切成地瓜片,晒干后收起来,吃到第二年新地瓜接下来。

地瓜干也可以直接煮着吃。一日三餐,只吃煮地瓜和地瓜干,即使饿着肚子,也是让人难以下咽。于是,便有了煎饼。

晒干了的地瓜干,放在水里泡上几个小时,让其彻底变软,再切成小块,放进石磨里推成糊子。

那个时代,家家户户有石磨。孩子还没有石磨高,便开始推磨。一圈圈围着石磨转,一两个小时下来,刚学推磨的孩子,不吐了的不多。

那些年代,在那片丘陵山地长大的孩子,童年的记忆里,都有围着石磨转的影子。最早走出那片土地外出务工的人们,在外辛苦一年回到家时,都会特意看一眼院子里的石磨。

丘陵山地的人们,选择以煎饼为主食,还因为它有两大优点:什么都能卷;不怕凉。

除了小河自古以来淤积的两岸土地,丘陵山坡上的地都不适合种菜;而小河边少得可怜的肥沃地块,是要拿来种小麦的。在那些年代,几乎每家一年到头,菜都是短缺的东西。

除了汤汁,煎饼什么都能卷。有菜卷菜,没菜时,卷萝卜头子。大葱、生辣椒、生豆角、生小白菜,等等,都曾经被这里的人们卷进煎饼里。实在啥也没有,抹上点花生油、撒点盐粒,吃着也很香。

烙出来的煎饼,冬天可以放十多天,夏季也能存四五天。并不像馒头、米饭之类趁热才好吃,煎饼直接从存放的盆里拿出来就可以吃。这让忙碌的山里人,省下很多时间——炒个菜,甚至只是切上盘萝卜头子,拿出煎饼,便是一顿饭。

土地贫瘠,只能种更多的地才能养活家人。丘陵山地里,适合开垦的地方并不多,这让开垦出来的土地离村子越来越远。当时一个三四百口人的山村,最远的地块,可能有五六里甚至更远。

去这么远的地方耕种,山路要一步步地走,太费时间。春秋农忙时节,人们都是天刚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村。

这就需要为他们送两顿饭:早饭和午饭。不怕凉且什么都能卷的煎饼,在山里人送饭时,优点太突出。

诗人笔下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场景,曾在那片丘陵山地,年年上演着。

给劳务公司起名大全(劳务公司起啥名字)

石磨。现在的石磨,已经改成用电驱动了,人们再也不用围着磨一圈圈地转了。

糊子在鏊子上滚动,烙出煎饼来。

天不热时,烙煎饼虽累,但还让人受得了。夏天烙煎饼,就是件很受罪的活了。

夏季低矮的灶房里,烟气满屋,更生闷热。守着烫人的鏊子,弯着腰,上半身离鏊子只有二三十厘米高,鏊子上热气升腾,蒸烤上二三个小时,才能烙完可供一家人吃上三四天的煎饼,其中受的苦与罪,没见过这一场景的人难以体味。

烙煎饼是家庭主妇的事儿。一个年轻女子,嫁进山村,生儿育女,为一家人烙上近二十年的煎饼。女儿大了,未出嫁前,可以帮着烙。真正不用烙煎饼了,是儿媳妇娶进门,重复自己走过的路。

是男人在丘陵薄地上没白没黑的劳作,家里有了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是女人守着鏊子烙出一张张的煎饼,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一代代生息繁衍下来。

给劳务公司起名大全(劳务公司起啥名字)

鏊子。现在的鏊子,已经有用电的了,不用再烧柴草。

靠读书,最早从那片丘陵山地走出来的孩子,求学路上,都是背着煎饼。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自行在山路上,背上是十几斤煎饼。这些煎饼,可以让他(她)在学校里吃上五天或六天。

我很幸运。初中在乡镇中学读书时,我姑就是乡镇驻地村的。在学校吃了一天半的煎饼后,姑找到学校,让我以后到她家里吃饭,并直接把我从村里背来的煎饼提走了。

我在姑家吃了三年饭,吃下的每张煎饼,都饱含了姑和表姐的辛劳和汗水。从学校回到姑家吃早饭时,我记忆最深的是烙煎饼,姑在烧火,表姐在烙。

到县城读高中时,要走三十里山路。那时,早已经分地到户,煎饼变成用小麦做的。农村大多数家庭有自行车了,我却没学。学会了,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我也不能骑着去上学。

是大哥、二哥、大姐,最后甚至是妹妹,骑着自行车带着我,车把上挂着十几斤煎饼,一次次把我送到县城,再一次次把我接回山村。

山路悠悠,去县城读书的记忆漫长。当时我没觉得苦,现在体味,竟有份甘甜。

给劳务公司起名大全(劳务公司起啥名字)

刚烙出来的小麦煎饼。吃习惯煎饼的人,透过这个画面,能闻出浓浓的香味。

煎饼曾有的优点,在生活日渐好起来的那片丘陵山地,越来越弱化了。

那里的人们早已不再以地瓜和地瓜干为主食,所吃的煎饼换成是小麦做的。谁家偶尔做地瓜干煎饼,也只是为了找回曾经的记忆味道。

丘陵山地被勤劳的山里人整理出来,栽上以板栗为主的果树。有些地块,还会年年栽种地瓜,不过目的不是自家吃用,而是通过贩子的手,卖到大城市里。

人们不再缺菜吃。有了足够的粮食,谁家都舍得拿出最好的地块种菜。兜里有了钱,超市里天南地北的菜都有,想吃啥买啥。

现在的孩子,因为煎饼最大的缺点——干且硬——已很不愿意吃了。对他们的小奶牙来说,还是馒头、米饭嚼起来轻松、吃起来香。

再过几代人,在那片丘陵山地,以煎饼为主食的人,应该会更少了。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宝宝起名 公司起名,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起名

企业管理 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企业管理或网络创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