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如何产生,姓的来源有两个?

” 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氏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

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属共有的名称。在远古时代,女性是生产生活的主导者,在亲子关系的认定上,人们往往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自然也就随母为姓了。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 “女” 字,如姬、姜、姒、嬴、妊、妃、姚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在远古时代,血缘关系较近的人居住在一起,形成部落,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血缘关系则较远,各个部落为了相互区别,有各自的名称,这种名称也就是姓的雏形。从古至今,姓都不归哪一个人所独有,而是归一个群体共有。

在 “ 姓 ” 出现之初,它仅仅是某一个母系群体的 “公名”。而在上古时代人们的心目中,自身群体的公名的最便捷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源于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名, 据《国语•晋语》记载,黄帝的姬姓源于其氏族居住区内的姬水,而炎帝的姜姓则源于姜水。

二是源于群体崇拜的图腾的名称。 在混沌初开的上古时代,人类不了解自身的起源,不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如鸟兽、林木、土石、雷电等)存在特殊的亲缘关系,从而将它们认作本氏族的祖先和保护神,作为图腾来崇拜。每个氏族都有一种图腾,这个图腾就发展为后来的姓。

总之,中国远古时代的居民,在氏族名称或标记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姓这个形态。它是氏族的标志,却 不包含氏族祖先这个含义,也没有对它的禁忌和崇拜。

作为某一群体的公名,姓的数量起初 并不多。相传黄帝之子共25人,《国语》 中记载  “ 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 佶、撮、依。”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 言姓者,本于五帝, 有二 ”,即:妫、 己、偃、见于《春秋》姒、子、姬、芈、曹、坛、者得二十风、嬴、董、姜、任、姑、祁、归、曼、熊、隗、漆、允。

当今学者统计,周代见于文献的姓有34种,依其来源,可分为原生姓(如风、 姜、姬、嬴、偃等)、分化姓(如姚、 姒、妫等)和尚未考证出其起源的姓(如曼、归、熊、隗、怀、允、漆等)三组。

先秦古姓约50个,是各代学者公认的。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和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姓,多达上万。这么多的姓,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 “氏” 的出现。

宝宝起名 公司起名,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起名

企业管理 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企业管理或网络创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