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号赠号的特点,取号和赠号有哪些特点?

号起源很早,但到六朝时期还不流行。到唐、宋年间,由于伦理道德的加强和文学的发达,文人讲究文雅,“号” 才特别盛行起来。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的扩大,加上帝王的提倡,”号” 更加盛行。

古人的名与字一般都有意义上的联系,而取号却要自由得多,不受名、字的约束。

古人取号

古人取号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以居住地环境自号。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

二是以室名、斋名为号。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 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三是用号来表白志趣,抒发灵性。 如欧阳修晚年曾自号六一居士,指的是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个老翁。

四是暗寓深意,示人不测。如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南宋亡后自号木穴国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

也有的号来自诗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说郑燮的 “板桥” 系出自刘禹锡的《杨柳枝》诗:“ 春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郑燮幼贫,习画屡被亲邻嗤笑。至成名,众人则一反常态,纷纷乞求书画,以至将郑早年弃之的画稿奉为至宝。郑燮有感于此,刻了一方 “二十年前旧板桥” 的印章,以剌世风。后来他就干脆自号郑板桥了。

别人赠号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  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宋代贺铸因写了  “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 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  “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 三句带 “影” 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

2.  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

王安石称王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 “宰相合肥天下瘦” 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 “司农常熟世间芜” 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  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被封为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代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

号的字数多少不一。有二字的,有二字以上的。字数多的号也可用二字相称,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大家都叫他苏东坡。

古人的号多少不一,一般只有一个, 也有的有好几个。

宝宝起名 公司起名,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起名

企业管理 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企业管理或网络创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