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头的峯是什么意思,山字头的峯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姑田就是古田。

连城现存地方志《连城县地名录》说:是姑姑送了一块田所以就叫姑田。

地名来历,最怕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最能笑死人。不然你说说吧,哪块田是姑姑送的,能让这个地方叫姑田?姑田为什么是古田,且听我说。

姑田气派很大!先看名字,上堡、中堡、下堡、后洋、大洋、小洋、溪口、城兜、马面下。地名代表了所经历的历史,这样的地方必然来历久,来头大。

看不出来?那是当然,如果你已经看出来了,也没有下文啥事了啊。

关于姑田历史,我们慢慢来理,因为这是闽西最大的一块历史账目,理清了姑田历史,就理清了汀州大半的历史。

关于姑田的来历,我第一次起疑心是在点校《嘉靖汀州府志》的时候,府志如此记载:“上杭縣 窑,一座,舊額磚瓦窑,在在城里。鐡冶,一十二座。成化十年,分溪南七座,屬永定。見存五座,二座在白沙里,一座在勝運里,一座在來蘇里,一座在姑田里。

熟悉闽西的历史的人立马就会明白,这个姑田里其实是古田里的误写。

确实啊,《嘉靖汀州府志》:“連城縣 窑四座,瓦缸甕器窑二座,在本縣南順里,瓦碗碟窑二座,在本縣姑田里。

在同一页,有连城县的姑田里信息,显然,上杭的那个是古田里的误写。这么明显的区别,编写者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低级错误来呢?

我一向来疑心病重,相信每个错误后头都是有一堆的必然来历的。

所认我先期做假设,这两个地方或者原来同名?有没有可能原本都叫姑田,或者原本都叫古田?有没有可能呢?求证就是。

《嘉靖汀州府志》:“里图 连城县 在城里,統圖四,明縣,舊古田鄉。姑田里,統圖六,在縣東九十里,舊姑田團。

很清楚,真有一个古田乡存在于历史之中,这个古田乡有多大呢?

得找一找史料。

宋代志书《临汀志》对当年从长汀分出上杭和连城县进行安置有记载:“长汀 望县、倚郭。……淳化五年,升上杭、武平二场并为县,分南以西地隶之。绍兴三年,又割古田乡六里以县莲城。

同样记载了连城分县的情况:“割长汀县古田乡六团里隶焉。”

所以连城当时建县多亏了古田乡,除了莲城堡以外的所有地方都是取自古田乡。那当时的古田乡六团里都是哪些地方呢?

《临汀志》:“莲城县 乡一,古田乡,在莲城县东北,管团里六:南团,姑田团,席湖团,河源下里,北团,表正里。

连城这六个团里很是清楚了。那长汀留下了哪里呢?

《临汀志》:“长汀 乡三 衣锦乡……永宁乡…….古田乡,在长汀县东,管团里二:河源上团,岩头团。

那上杭呢?《临汀志》:“上杭县 乡团十一:平原团,平元里,安丰里,来苏里,古田里,鳖沙里,来苏团,胜运乡,兴化乡,太平乡,金丰乡。

我们把各县拿走、留下的古田乡重作拼图就很明白了。古代的古田乡真是巨大无比,她应当包括如下区域:河源上团(今连城宣和乡),岩头团(今连城罗坊乡),古田里(今上杭古田镇),南团(今连城城关到朋口一带),姑田团(今连城姑田镇+赖源+曲溪),席湖团(今连城席湖峡南蒋坊-湖峰一带),河源下里(今天连城朋口-莒溪),北团(清流南部四乡+连城北部诸乡),表正里(今天连城新泉+庙前)。

拿现在的乡镇来进行对应:

1首先是连城除了莲城堡和四堡里的全境,莲城堡直属于长汀县或者汀州府,是派出军事机构,四堡里当时长汀县永宁乡的辖区。

2连城北面+清流南面的诸乡,今天叫北里的那些乡镇,包括李家、灵地、邓家、塘前、北团、隔川、揭坊,这是原本长汀县北团的辖区,后分割给清流与连城两县。

3在1949年之后,从长汀县再划连城的宣和、罗坊,这是当时留在长汀县境内的河源上团和岩头团。

4从长汀县割给上杭的古田里,今天的古田乡,还得加上步云乡

这个历史上的古田乡,足足今天一个县的大小。

山字头的峯是什么意思,山字头的峯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这里头存在了几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分割古田乡,这个问题等同于问,为什么要单独设立连城县。

一是因为古田这个名字,古田的意思大体应当是上古以来这个地方就有田,此区域应当是自古有田,先民在此刀耕火种。先民应当是古越人,这一波人最早可以上推到先秦,时间迄今可能远超两千年。这也是为何古代以古田命名乡的原因。

二是因为古田乡所在的区域难治,基本是围着玳瑁山大半圈,今天姑田境内叫“铁帽山”的就是玳瑁山的名称失落。玳瑁山,也就是大帽山,也是今天的梅花山,也是闽西与闽北闽南这些区域的界山,当年是动乱之源头,最关键是离当年的管区长汀县很远。

所以先是在淳化五年,也就是公元994年,从上杭场升为上杭县,将长汀南部割给上杭,这个南部就是今天珊瑚-官庄-才溪-通贤-旧县这些区域,注意这个地方是历史上的灵蛇山脉,是武夷山的南段尾脉。此段可参看拙文《涂坊与才溪的千年血缘》。

然后是绍兴三年,也就是1133年,一百多年之后,将长汀的古田乡切割出来,建立连城县。

由于连城建县,没有将今天上杭县古田镇的土地划走。所以这块地必然成为孤悬于外的飞地,必须有所归属。从就近治理的原则,这块邻近鳖沙(也就是今天上杭白砂)的地方也就归属了上杭,当然与上杭县古田镇连在一起的贴长也就是后来的步云,由于冶铁的原因,仍然归属长汀。

《弘治八閩通志》:“古田里 距縣三十五里,舊古田鄉。

这里就产了一个问题,划给连城的古田乡原本是有治所的,就在姑田团。

《临汀志》:“莲城县 乡一,古田乡,在莲城县东北,管团里六:南团,姑田团,席湖团,河源下里,北团,表正里。

划给连城之后,原本治所的功能就要取消,所以这个地方必然是降格为古田里或者古田团,那么划给上杭的也叫古田里,二者名字就冲突了。

这种名字冲突现象在闽西汀州的历史上并不少见,最终结果都是有一方改名。

比如长汀南部划给上杭的平原里,主体是才溪、通贤、官庄、珊瑚、旧县,而留在长汀的也叫平原里,主体是涂坊和南阳。这样的冲突当政者又不瞎,必然是要解决的。于是上杭的平原里改名叫平安里,而长汀的平原里保留了平原里的名字。

又比如,长汀的北团切出一部给清流,灵地、邓家、李家、塘前,在清流也叫北团,另一部分留在连城,也叫北团,包括北团、隔川、揭屋。这么近,都叫北团,得有人改名,于是连城的北团改名叫北安里,而清流的仍然叫北团。后来清流南部的这些北里旧地不再叫北团,连城的北团又从北安里改了回来,又叫北团。真正是北团轮流做,名字吉利。

所以呢,现在古田乡分成三块之后,有三个地方继承了古田之名。

1长汀拿走了古田乡这个大的建制之名,乡以下古田之名没有再用。

2连城拿走了绝大多数古田乡的土地,治所所在姑田仍然用古田团之名。

3上杭拿走了古田乡的一个小地方,也保留了古田团之名,之后再改为古田里。

所以这会儿,上杭古田与连城古田就产生了冲突。

按照上述治理逻辑,二者有一是要改名的。

谁改呢?从结果倒推,当然是连城古田改名为姑田,而上杭古田则继承了旧名。

大体逻辑整理了一遍,那剩下的问题就是,姑田是否会是古田乡的治所?只凭史料上的一句话,是否会过于草率?当然。

所以我访谈过姑田的乡人里老。他们这样说:从前姑田和连城争县城……。

这就有意思了,史书上未记载的事情,听起来像是荒诞不经的传说。但是可别忘记了,我前文说,地名就是历史。

今天姑田镇的主体是以上堡、中堡、下堡为主体的,熟悉连城的人立马会发现这个防御体系,与四堡、北团的一样,都是层状结构的防御体系,在河谷小盆地里,连成串的坞堡才是通过者的麻烦,且不说地形上的优势,只说这些堡城必然一个个打下来才行,而防守者只须要依托城墙进行防御,消耗完敌人力量之后,可以后撤到下一重坞堡去,这数重堡垒,绝对是敌人的噩梦。

事实上历史上的姑田,给试图通过的军队,就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哪怕是是闽军、护法军、红军这样拿热兵器的正规军队,更何况在古代,那些只有简易攻城器械的拿冷兵器作战的农民军、山贼、海寇。而这姑田上中下三堡又是死死卡在东出永安、西进汀州的关键位置上,很多时候是无法绕开的。

中堡的一个地名叫官屋坝,这个地名多半不是因为居住姓官的,而是官方在此驻军,为了稳固城防而修筑的堤坝。而另一个姑田曾经筑城的证据,则是中堡境内的永丰街,旧名马面下。为什么叫马面下?这里显然是当年中心城关的遗址。马面,就是城墙上突出的一块城垒,用于产生城堡的立体防御功能,不是所有的城垒都有马面的,必须比较大的城!而永丰街这里显然是当年马面之前的城外市,而城内市则是从前关帝庙前,这个关帝庙也就是武庙往往在一些级别高的驻屯军营里设置,在城堡消亡之后,城内市与城外市合为一体,也就是今天的永丰街了。姑田当地有所谓“十二年火烧马面下”的民间俗语,其实是当年作为军事要冲的姑田诸堡,十二年左右就会有一次大的战事,而这种战事的规模会突破上堡与下堡的防御圈层,将中堡城外市摧毁。

山字头的峯是什么意思,山字头的峯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上堡和下堡的过路客多,连万古道来的客人和汀州方向来的客人,从上堡过路,走的是顶溥,也就是顶埔,更早可能应当叫董埔,民间也叫董扶洋,是客家话再译普通话,然后经过三里亭进入连永古道,“驿馆站埔店亭”是古代官方驿站系统的组成部分,顶埔、三里亭、新亭口这些都是。所以当上堡与下堡的街道在三堡的军事功能慢慢消失的后期,两处街市慢慢也兴旺,但姑田原始的核心理所当然是在中堡的永丰街的,这必然是旧军事中心也是旧地理中心,一直沿袭至今。

除了上中下三堡之外,其实姑田的防御体系里还有一些组成部分。

汀州、连城方向来的龙坑堡,在今天华垅村的地界内,这是已经灭失的村庄,但在当年曾经繁荣过,因为古道之上的必经之路。

还就是连永古道上的古隘,下堡的秋家岚和巴隘,这原本是秋家岚隘的组成部分,是坞-堡-隘的立体防御体系中的成员,巴隘,就是把隘,把守隘口,这个位置在今天东华村与白莲村之间棕头板附近,偏离205国道,这个地方我可没有到过,仅凭史料猜测位置。

城兜,可能是早期建筑的坞堡,但在古道成熟之后,这个方向上的来敌显然不会再走如此不便的道路,故而这个位置就不再重要,让位给上中下三堡,此处很早就应当转为民居。大城兜原本叫塔城兜,有塔则必有寺。而从东山寺的名字与位置看来,东山寺以西确可能建过城。从风水上说丰头是姑田的上水口,而松溪坂是下水口,城兜可能是算是姑田的“城区”,不过已经到了尾部。

而厚洋,其实是后洋,这个位置,在三堡防御体系的后部,这显然是重要的农业来源从厚洋到溪口,无疑是姑田三堡的大后方。而流经姑田的溪流穿过三堡体系,实则是天然的护城河,敌人要攻打三堡,会有数次渡河的需求,从这点上说,给够兵源给够预警时间,姑田是难以被攻破的。从这点上说,姑田不太怕围困,也打得起长期的消耗战。当然也不是没有被攻破,只是说很难,至少作为三堡的外围,并不保险。《民國連城縣誌》:“十七年庚子,寇入姑田城兜鄉,楊江二姓房屋盡燬。(徐志)

姑田大体上是易守难攻的,古人考虑过姑田这个地方做县城也并不为过。要知道也不是太远,从漳平双洋到永安的小陶之间,曾经也建立过一个叫宁洋的县城。只不过,连城城关所在的盆地比这里宽广,而连城城关所在区域也更加重要,这也就是为何一旦县域稳定,县城肯定会选在现在城关所在,而姑田、新泉、朋口、北团、四堡这些地方也注定成为莲城堡的外围立体防御体系中的一环,可想而知。

另一重证据则是寺院,四方有寺院的格局,让姑田有别于四堡与北团。

《乾隆福建通志》:“連城縣 東塔寺,在縣東宋時建。潼關寺,在姑田里,五代時建。新林寺,在南順里,宋時建。西城寺,在姑田里,宋時建。

除了前文提到的东林寺,《通志》在这里还提到有两个寺院。一个是潼关寺,这个寺旧属姑田里曲溪,今天已经是曲溪乡,所谓潼关,“山河表里潼关路”,无疑这里曾是姑田防御休系的外围,最早可能是寺依附关隘,最后则是只剩寺名,而关隘消亡于历史。一个是西城寺,这个西城寺与东林寺,都指示出了当年姑田的城垒的存在与位置,这个西城寺后来是否发展为西山静观寺我不是很确定,请教姑田乡党。

唐代宋代,连城县还未建立之前,试想一下,上中下三堡且带有马面的防御堡垒,“与连城争县治”,加上东西南诸多方向上建造的关隘与寺院。这些足以说明古田乡当年的治所、核心在姑田的原因所在,实在是这个地方实在太重要了。

《嘉靖汀州府志》:“秋家嵐隘 在姑田里東,路通永安等處,山形險峻,約五十餘里。廖天山隘 在姑田里南,路龍巖,山路崎嶇,林木障蔽,約二十餘里。已上二隘,弘治初年本縣縣丞萬貫、主簿陳奉、巡撫都御史金澤榜文,作隘門、益樓房一座,調該里民快二十名防禦,仍僉老人一名督工。”这是历代建造姑田周边关隘的志书记录。

《民國上杭縣誌》:“前五一年十一年辛酉,正月總兵袁艮由武平駐長汀之童坊,與漳兵合,爲敵所攻,兵潰,漳營林千總死之。二月,省兵數百,至連城進屯長壩,敵突至,官兵不戰而潰,遂陷連城,分踞郡城至姑田,亘數百里。(節長汀志) 三月,彭大順在姑田,鄕民林駝子以練兵三千大敗之,彭逃途次中礮斃。(據袁楷注續刊)但云彭出掠,爲鄉民伏殺。四月甲戌,郡城復。(長汀志)敵衆潰散,其據武邑者,亦竄江西道,不入杭。(續刊寇變)”这是清末太平军在姑田失利的上杭方志记载。

这些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大体上是可以为姑田曾经为古田乡治所的佐证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古田乡其实是围绕着玳瑁山脉也就是今天梅花山而设立,当年建连城县,其实就是要就近管理玳瑁山。这座山后来很有名,叫大帽山,从明代中叶到到清代初年,总共173年的南赣巡抚的设立,基本是因为这座山和依附于此山的山贼,王阳明清剿大帽山贼詹师富,其实就是在这里,很多人指认不清,以为大帽山在江西在广东在闽南,都是错误的。故而最早的连城县城如果治所设置在姑田,我完全不意外。这也是为什么在《嘉靖汀州府志》中这样记载:“连城县 在城里 统图四,明县,旧古田乡。”里头“明县”二字,应当是指明代才将县城设定在在城里的,之前可能就在姑田。所以里老所言,姑田与城关争连城县治,并非空穴来风。

因此,姑田这名字来源就是古代汀州府长汀县的古田乡,因名字冲突,而改为音义相近的姑田。我这样讲述,想必把古田而姑田的名字来历说清楚了吧。

但这样讲述姑田显然还不够完整,因为历史上人称“金姑田”。

其实金姑田,仍然出于地理因素,不过这次的地理因素里可能还得加上一些别的东西。

一是山路,《嘉靖汀州府志》:“猫兒嶺 在縣東姑田里,與永安縣接界,兩山對立有猫儿相顧之狀,又名猫兒相見嶺。横山嶺 在縣東姑田里,嶺長回十有餘里,東南接龍巖界。”姑田里离永安和龙岩都近,是汀州地跨三州(汀州、延平、龙岩)的地方。

同时还有水路,这条水路是闽江上源支流之一。

记载于《嘉靖汀州府志》:“連城縣 水路 自姑田里,路經秋家嵐,二十里至小桃,乘舟行二百二十里至永安下延平抵福州。

更详细的是永安方志,《萬曆永安縣誌》:“溪 燕水溪 縣北水尾,二水分流,中隔一岡,有似燕尾,因名燕溪。其源凡四派,一派西出汀之寧化縣境,過清流縣下九龍,歷張坊,謂之龍溪,至賴口。一派西南出汀之連城縣姑田里,由湖口洪田吉山,謂之吉溪,至賴口,合流至燕溪。一泒南出漳之寧洋縣分界馬家山,下林田,合桂口,由黄歷,出車坡,至燕溪。一派東自大梅溪漈頭,由梅溪後溪直至塔下,與燕溪會流,過貢川,經沙縣,直入劍溪,同歸於海。

这条水路到小陶的二十里之间是不能乘船的,这段水路合适放排之类。但一旦将货物挑到小陶去,就可以改陆路运输为水路,在古代,这运输的等级相当于今天高铁一样的便利。这些让姑田成为沟通闽西、闽北、闽南非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民国时代,姑田墟由一月三次变成一月六次。《民國連城縣誌》:“姑田墟舊以十日今以五十日為墟期。

交通的便利,也只是繁荣的一部分罢了。更关键的是姑田地处万山之中,林木资源很是丰富。

山很高,也算是姑田特产了,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十多座,东磜,海拔最高,1563米。

林地四十万亩,人均大约在二十亩,这在闽西各地都算是高的。关键是竹子多,姑田的笋算是一大特产,解放产汀连二县的闽笋,大多来自姑田。更丰富的是竹子的种类,在古代类书中能找到的竹子,在这里基本都有。比如大竹、黄竹斑竹蒲竹赤竹箭竹苦竹筀竹方竹观音竹,原来大姑田里(民国)境内蒲竹溪的名字,就是来自竹子的名字。清代到民国,造纸业到达顶峰,最多的时候,纸厂有上百个,而纸槽则不计其数。这里生产的大连、粉连、毛边、宣纸、玉扣已经形成了地方品牌效应,是闽西输出赚回财富的主打产品。

厦门的民国方志上能将姑田的这一盛况找回来。

《民國廈門市志》:“省立連城髙級工業職業學校 該校於民國卅四年秋創辦,覓定連城姑田為校址,省府派何雨農、鄭永祥為籌備季員,并派何雨農為校長。辦理三年造紙科一班。翌年添招三年土木工程科、應用化學科,及六年制造紙科各一班,合計四班。卅五年二月,省令陸廷楨接充校長。卅五年秋季,添招三年土木工科一班,合前計五班。卅六年夏季,畢業三年制造紙科一班。秋季,省府以工業學校在内地辦理不易發展,對師資及設備均感困難,經省府會議通過,令本校髙級部,遷設厦門,初級部仍留姑田,經厦門市政府指撥,禾山區双涵社前禾山甲種商業學校舊址為校舍。查商業學校創于民國元年,為華僑黄瑞坤創辦,聘里紳黄孝廉瀚為校長。原設于后院社禾山書院,因距市較遠交通不便,民國十二年,向海外募捐建築新校舍于双涵社,后改禾山中學,即今之校址也。卅七年九月到厦籌備完竣,十月遷厦上課,添設三年制土木工程一班,并將原有三年制造紙科與應用化學科合併,現計四班,學生數九十,已畢業三班五十二人。校舍間格十四間,面積約三畝,經費來源省庫撥給云。(即据該校填表節錄及調查補充)

我无法查到这个“省立连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来如何,只查到陆廷桢原本是上杭一中的校长,他去接任“省立连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何雨农则去上杭一中接任校长,别的就不知了,抗战后期的地方志资料太缺。

不过显然这个后来迁去厦门的省立连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会设立在连城,设立在姑田,与姑田的竹木资源丰富以及姑田的造纸传统悠久,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抗战时期闽西对于全国的贡献,第一当然是坚守在东南前线,死死卡住了日军越过汀州,第二肯定是大量的纸张、桐油、钨砂的出口,换回武器、弹药和粮食。

依据上文姑田的竹子多到什么程度呢?除了我上文说的种类繁多,面积还非常大。

《乾隆福建通志》:“萬歷七年,是年大旱。九年,立夏日,連城縣三晨霜降。二十年,連城饑,姑田里竹生米數萬斛,民賴以生。”这段记载于清代福建通志的文字,很明白记录了明末小冰河时期,姑田竹子受到极端气候刺激,开花结实,生出竹米,养活了大量灾民。

历史上姑田的田向来很少,基本是山坑田,客家当地方言应当叫坑垅田,在农业技术低下的古代,姑田的田一年只能产一季,所种的品种也相对单一,适合山区田亩。比如今天在姑田还能吃到的高山赤稻,当地常用来包红米粽,就是闽西山区所特有的品种,味道很好,产量不高。这一类当地特有的稻米种类,可能已经在当地适应时间超过人类居住的时间,对虫害和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如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久了的人一样。

姑田地方的地气还比较暖,无霜期能达到三百三十多天,应当是地下有地热资源,比如丰头和华垅的新泉坑,应当就是方志里记载的温泉,泉头有大小罢了。不管泉头大小,这在古代对农业是有利的,对长期居住的地方人群也是有利的。

《民國連城縣誌》:“温泉 舊志連城温泉,曰姑田豐頭,曰湯頭,合新泉而三,二泉僅可濫觴,惟新泉温泉則如萬斛泉源,接大溪濱,不獨不為溪流所侵,虧減熱度,且跨大溪小溪至笏山旁,猶有温泉泉脈,幾如清濟貫濁河,伏而復現,奇矣。”总的来说连城整个县都处于武夷山脉与玳瑁山脉的断裂交接处,泉头很多。

姑田的年降雨量其实不大,1450mm,这低于县平均水平,按理说是会比较旱的。但是由于集水面积比较大,溪流还比较丰沛,这对坑垅田来说,算是比较好的补充,这也是处于万山之中的好处,这也能解释为何在万山之中有“古田”的原因了。姑田的田只能维持基本保障,大多数粮食是需要外界输入的,因此姑田就得有自已的支柱产业。

靠山吃山,这话在姑田的生产生活中就体现得很是明白。从明中叶以来,元甲蒋氏在姑田普及了新的造纸方法,并结合当地的物产特征,对纸张进行了早期改良,试制出了手本纸、玉版纸、加重珠联纸等众多良种纸张。更进一步开发了很多专用型纸张,比如文书专用的奏本纸,科考专用的京练纸,榜文专用的皇榜纸,还有史乘专用的连史纸。姑田纸抗拉耐用、白净吸墨,所谓“纸寿千年”,并不是所有的纸都有资格的,中国历史漫长,纸张品质如何,行家太多,不需要真的放入时间中检验,便知优劣。

明代官员队伍膨胀,官方用纸量巨大,除了采买之外,还要求贡纸、纳纸,贡纸就是以赋税形式向民间收纸,纳纸则是要求一些在国家专卖行业里头从事行商的人们交纳货币时直接交纳一定的纸张来替代。这些都导致全国各地纸贵。

就以奏本纸来说,明代一些地方入纸中加入棉花纤维以加大奏本纸的纸质,成本自然会高上去。而姑田一带对植物纤维的认知和使用显然有更好的办法,一样能让纸张“厚如钱而白如雪”,如此一来,纸质好而在需求量巨大的情况下,自然姑田也纸贵。

连史纸是史乘专用,所谓史乘专用就是雕版印刷国史和方志,这些纸张要求比较高,因为要留诸后世。印家谱也爱用这种纸,其实家谱也称家乘,古代家国一体,家谱其实是缩小了的方志和国史,很多人甚至会在家谱中找到可以印证国史的内容,并不奇怪。连城的四堡北团一带印书所用纸基本是连城本地出产,姑田所产,他们称为上等品。

所以天下间造纸的地方无数,但历史上,人们只将宣纸产地安徽泾县与福建连城并称,叫“泾县连城”,正是借名喑喻指二县之纸品优良,价值连城。

16世纪开始姑田的纸就渐渐闻名世界,是当地主要的大宗出口商品,这在当地的书院建立一事上可以看到端倪,后边会说一说书院。到了19世纪之后,姑田纸庄商号最高峰时期多达五十多家,先后出现了上堡洪春号、中堡广泰号、下堡吉兴号等超级大庄号,这些可能与早期的村庄组织有关,甚至与现在还存在的村庄游大龙组织有关。而后在清末民国期间,国内民族资本崛起,外地资本大量注入纸业,出现了南美庄号、荫昌号、永名祥号、义盛祥号、元茂号、义隆号、肇春号一系列新的纸行商号,到1930年代闽西土地革命纸行商号有所减少。

《民國連城縣誌》:“東鄉 在萬山中,惟姑田少為平坦,羅勝地嚮稱富,實蒲竹溪夙號文明,喪亂以來,頻困於匪,昔日森林,化為荆棘,孑遺黎庶,劫於萑苻,山間廠槽,大半倒閉,姑田被禍之日尚淺而已,民失其業,商失其儲,况其在星散聚落,狐狸豺狼,所環伺者哉。

到了1940年代纸业复兴,又出现振东号、振春号、集祥号、裕源号、谦吉号等纸号。

这些纸业商号,历史上主要的贸易对象是南洋,也在国内销售,利润很高。这些出口带来大量的财富输入,让没有多少土地产不出太多粮食的姑田承载了不少的人口,比如纸工,高峰时期可能超过万人,要知道姑田2018年人口统计,也才两万出头的人口总数。因此,富裕起来的“金姑田”,能够支撑起子弟读书,建立于清代前期的姑田西山紫阳书院就是典型。

《民國連城縣誌》:“西山紫陽書院 在姑田,距城七十里。……若夫書院之建於鄉者,以東鄉姑田之西山書院為最舊,徐志名為西山紫陽祠。

姑田的西山紫阳书院是由乡前贤华象贤开辟,位于姑田西面的山中,以紫阳祠为中心展开建筑学舍,泉白谷深,林壑优美。

方志上还能找到罗美章请求郭植书写的《紫阳祠八景图记》,我选了一段节录于下:“峯巒聳秀,林壑蒼茫,離奇變化,千態萬狀。中立紫陽祠,旁築精舍。山田半畝,環以牆垣,為趣園。逶迤而上,涓涓石罅間,為線泉。峭壁淩霄,靈秀特異,如蓮花百丈,為石蓮。穿徑行棧,磴百級,為天梯。少憇足,為雲巖。再折嶙峋千仞,鬼斧闢開,窈而深,為别洞。上有方塘一鑑,四時澄澈,為清池。稍下有鉅石,坐容數十人,為石臺。旁有深造齋、曠怡齋、日休亭,憑闌而望,岡阜參差,田疇錯落,桑麻隱約,煙火迷濛,無不畢集於眉睫之間,誠一奇觀也。於虖,以兹山之勝,湮没於荆榛蔓草間者,幾閱春秋矣,得華君闢之。嘉木立,奇石顯,水含潤,巖增光,而又崇祀朱子,招同人於鋤經樓中,講明正學,使勝蹟與武夷並垂不朽,華君豈無所得而能然歟。”书写这段美文的这位郭先生和我一样都没有到过西山紫阳祠,所以阅读这段美文我权当算是神游了。

姑田在玳瑁山脉万山之中,也就今天梅花山脉的北区,美景当然不会只一两处,这里只挑方志有记载的地方说一说。

《民國連城縣誌》:“萬峯巖 在姑田,絕巘淩空萬峯俯首,里人華文光詩曰:一峯高聳萬峯朝,此日登臨眼界遙。半畝稻香凝曲徑,四圍山色擁浮橋。泉飛絕壑神龍隱,洞壁危崖古篆彫。勝景當前游未徧,飄然風咮脫塵囂。

《民國連城縣誌》:“三龍井 在姑田郭坑,從楊梅坑入至馬脚山下是為龍井三潭,遠望龍頭瀑布從空而來,由頭井、二井歷三井,漫天騰霧萬壑鳴雷,恍若行雨眞龍,夭矯半空,令人戰栗驚心,氣冷侵骨,轉登馬頭山,山上即拜龍石,昔人禱雨於此,輒得甘霖,為全連八景之一。王廷掄(清初汀州知府)詩曰:靈物胡為伏邑井,冽泉不似秋光冷。但聞尺水吐重雲,誰見三龍呈半影。用作甘霖人弗知,時依嘘氣波常靜。漫言月暗箇中天,頷下珠光自炳炳。里人華奇猷詩曰:滿山雲氣護靈泉,萬丈飛湍瀉石間。想是神龍潛壑久,幻騰鱗甲入高天。

姑田之美,想必是用当地产的雪白姑田宣纸画一无根建兰,或者用姑田产的连史纸抄录一段家乘或者前人诗句,在群山之巅顶,待日出,望见云海翻滚金波万顷之瞬间,放飞出去。大概就能与前辈先人们一同,精神与肉体聚会,品味耕耘万古之田的体验,遍历从古田到姑田的种种奇幻。

宝宝起名 公司起名,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起名

企业管理 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企业管理或网络创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