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廖姓的来源,一般认为有四支,其中最早的一支出自颛顼的后代廖叔安。廖叔安,又作蓼叔安、蓼叔安,出身也与名字一样由来不一。一种说法是,“廖” 是春秋时一个小国的名字,这一小国在今河南唐河或河南固始北部一带,叔安就是这一小国中一个国君的名字,其子孙以国名为姓,姓廖;另一种说法认为廖叔安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他在商朝时被封于汝南(今属河南),建廖国,后代也姓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廖叔安是黄帝的裔孙,原出姬姓,因封于廖而改姓廖。上述诸说莫衷一是,各有所据,看来也言之成理。况且,透过这些说法的背后,我们可知廖国和廖叔安的确与廖姓的来源有密切关系。
廖姓的另一个来源是出自伯廖之后。相传,伯廖是周文王的儿子,姬姓,子孙以他名字中的 “廖” 为姓。
廖姓的第三个来源是由缪姓改姓而来的。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载, 商朝末年,因为纣王昏庸无道,有缪、颜两姓官员辞官而去,入略阳山谷(今甘肃天水西)避难,后来便由缪姓改为廖姓。
最后一支廖姓出自张姓,是因张姓人入赘廖家而改姓廖的。据《廖氏大宗谱》记载,明朝初年,居住在福建诏安官坡一带的张姓人中有位名为张元的人,入赘于同乡廖家,改姓廖。后来,他的子孙虽世代姓廖,但也未断绝与张姓的联系。如他们在堂号上,取张姓堂号清河和廖姓堂号武威各一字,称廖姓清武堂。至今,清武堂廖姓不仅是廖姓中的一大支派,而且还与一些张姓人联合成立有廖张同宗联谊会。
廖姓尽管来源众多,但大抵与商周时期的廖国及廖叔安、伯廖等人有关。在发展中,廖姓除形成上述武威、清武二郡望外,又有巨鹿、汝南、清河等郡望,以及崇远、垂裕、承祐等堂号。至于其历代名人,如三国名将廖化、 宋代文学家廖正一、廖行之、名臣廖刚、明朝开国功臣廖永安、廖永忠、清代文学家廖燕、经学家廖平、国民党左派政治家廖仲恺、当代政治家廖承志、军事家廖荣标等人,无不知名于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