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起名大全男孩名字(冯氏起名大全男孩)

冯氏起名大全男孩名字(冯氏起名大全男孩)

第十一章 明争暗斗

第一节 还政

幼主拓跋弘要娶的第一个女人,居然是父皇拓跋濬的一个妃子李氏。

当年文成帝拓跋濬站在城楼上看风景,相中了一位李姓的美女,急急匆匆地临幸了她,生下了拓跋弘。这事,每当想起来,就如同昨日一样,太后的大脑里会一幕幕地过一遍。而今拓跋弘又看上了父皇的妃子李氏,这让冯太后非常气愤。这是怎么了?天下品貌双全的美女何其多,为什么会这样?还要不要皇家的尊严?这些话都是太后在心里想的,她没有说出口。当拓跋弘向太后提出这个请求时,太后没有说任何话,把一个斟满了茶水的杯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茶杯的碎片和茶水、茶根儿溅得到处都是。缓了片刻,太后说:“皇上,这事儿今天就不说了。哀家会考虑周全的,皇上先退下吧。”

太后的胸怀之宽广非同一般。太后明白让皇帝开心是大事,其他的都无所谓,为这事儿不必那么认真。皇上不高兴了,还谈什么皇家的颜面呢?加上皇叔拓跋子推为此求情,也得给皇叔一个面子不是?她决定妥协,于是把拓跋子推传进宫来。太后说:“子推,哀家有一事相求。”

拓跋子推抬头看着太后说:“请太后下旨,微臣万死不辞。”

“说什么呢?又不让你上刀山下火海,哀家是说皇上的婚事。死不死的,多不吉利。”

拓跋子推:“听说太后不愿意那个李氏,太后的意思是……?”

“哀家什么时候说过不愿意呢?再说了,娶那李氏,不只是皇上愿意,皇叔你不也来求过情吗?哀家为何不愿意呢?”说到这里,冯太后吩咐给皇叔赐座。

“哀家同意了。皇上这门亲事,哀家给他做主,具体的事情就要靠皇叔操劳了,李氏那边也烦劳皇叔去说。今天请皇叔来,哀家就是拜托皇叔全权操办这个事儿的,皇叔可愿意?”

“微臣领旨。”

冯氏起名大全男孩名字(冯氏起名大全男孩)

太后下旨赐婚于拓跋弘和李氏,而且亲自操办了皇帝的婚事,给拓跋弘一个如意的结局,这让好多人都感到意外。最感到意外的是皇叔拓跋子推。他在想,摆明了太后为此很不开心,还把杯子摔在了地下。怎么转眼太后又同意了呢?冯太后实在是太了不起了,她居然能够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做出如此的让步。那太后做此让步,究竟图了什么呢?拓跋子推纳闷。

冯太后有所不知,在拓跋子推的安排下,小皇帝早与那李氏成了好事,而且肚子里已经有了龙种。正常情况下,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正是懵懂的年纪,但是古代鲜卑人,尤其是皇家的男性,十几岁成婚并且生育的,却并不少见。拓跋弘在务政上可能迟了一些,可他在这个问题上却成熟得比较早,加上李氏驾轻就熟的配合,他们的婚姻是既有其名,更有其实。李氏虽为先皇的妃子,年龄比拓跋弘长了好几岁,但是天生一副漂亮的脸蛋儿,皮肤也保养得好,很是水灵,而且也懂事听话。她得到两任皇帝的宠爱,今生也算没有白活。在拓跋弘面前,她表现得服服帖帖,逆来顺受,就是想让皇帝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离不开她。

眼见得李氏的肚子越来越大,拓跋弘喜笑颜开。他每天都要守在李氏身边,为了给她增加几分安全感,也因为即将成为父亲的那种自豪。孩子出生那天,风和日丽,天高气爽,皇宫内似乎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光亮。这个男孩生下来就白白净净,哭声有力,不同寻常,献文帝和冯太后都十分喜爱,视若珍宝。太后下旨大赦天下,封李氏为夫人。给孩子起名拓跋宏。不知鲜卑语说到拓跋弘与拓跋宏,是怎么发音的?现代人基本不会把父亲和儿子,起成两个发音完全相同的名字,而一千五百四十多年前的拓跋皇家,他们没有这样的忌讳,只是用汉字音译过来,用了两个意思不同的同音汉字。

太后成全了皇上与李氏,而且对李氏所生的宏儿非常喜爱,时不时地过来看望。说来这宏儿也与太后投缘,每每太后抱着,总是异常兴奋活跃,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惹得太后不停地亲吻。太后一开心,就给李夫人和宏儿赏赐,宫里面一片笑声。

冯氏起名大全男孩名字(冯氏起名大全男孩)

公元467年,中秋节刚过,月亮玉盘似地挂在天空上。

大魏国到处还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之中。朝堂上,冯太后跟文武百官缓缓地说道:“众爱卿,哀家今天非常高兴,一来李夫人为皇上诞下龙子宏儿,拓跋皇族再添龙脉,可喜可贺。二来正值中秋佳节,普天同庆,家家团圆。三呢,哀家再给大家添上一喜。”

所有的人立刻来了兴趣,竖起耳朵候着,要听听太后这第三喜。

太后说:“哀家辅佐幼主,一眨眼已经过了三个中秋。如今皇上已经长大成人,朝廷里的事情皇上应该是轻车熟路了。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有皇孙了,哀家对朝廷的事本来就没有兴趣,现在哀家感兴趣的事儿有了,那就是哀家要抱皇孙去了。”

说到这里,她把身边拓跋弘的手一抓站了起来,说:“众爱卿听旨,哀家从即日起,还政于皇上,望众卿尽忠辅佐。”

拓跋弘听了这番话,感觉有些突然。他觉得这一刻来得太快,来得让他不知所措。他虽然站在太后的身边,但是太后用手紧紧地拉着他。他感觉头有些眩晕,腿有点发软,他觉得如果没有太后拉着他,他一定会倒下。太后那抱过他、拉过他无数次的手,他第一次感觉到了那手的力量。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后会这么爽快,把他认为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办得这么简单,这么合乎情理。恍惚之中,只见满朝文武一齐跪倒,山呼:“皇上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千岁!”

献文帝有些紧张,不知该怎么办。太后又拉拉献文帝的手,说:“皇上,要亲政了,今后的天下事,就要皇上一个人去处理了。哀家这几年做得不好,哀家原本就是一介女流,天下本来就是皇上的。皇上给爱卿们说说吧。”

照理说,这么重大的事儿,太后应该提前与献文帝酝酿好了,再出台。太后如此行事,让拓跋弘的心里毫无准备,他一时半会儿根本找不到感觉。潜意识告诉他,好事儿往往就是来得突然,此时的你必须镇静,再镇静,否则就会成为满朝人的笑话。

拓跋弘振作精神,说:“太后把江山还给了寡人,寡人其实还不成熟,还会有许多地方向太后求教,也向诸位爱卿请教。感谢太后对寡人的信任,寡人也替大家感谢太后,感谢太后对众爱卿的信任。”

献文帝从公元467年秋天开始亲政。

没错,拓跋弘的确长大了。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在封建社会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中不得不很快地成长起来,支撑起他年少的心灵,支撑起大魏江山。

冯氏起名大全男孩名字(冯氏起名大全男孩)

冯太后,这个把自己从小抚养大的亲人,现在回过头来看,过去异常清晰的面容,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认识了。拓跋弘有两个想不到:

想不到太后会如此轻而易举地把江山还给他。据他的观察和了解,太后并不是对江山社稷没有兴趣,而是兴趣大得很。她在亲政的三年里,把文武百官和大魏朝廷玩得团团转,如果她没有兴趣,怎么会对皇权的经营研究得如此透彻,把握得如此恰如其缝?如今她把自己亲手布局、亲手经营的朝廷,拱手让出去。以他曾有的估计,把江山从太后手里要回来,轻则率群臣向太后发难,重则就要流血,拼个你死我活。如果这些都发生了,拓跋弘倒是觉得在情理之中,而这些全都没发生,他反而觉得不踏实,像一个被自己吹起的大泡泡,随时都会破裂似的,很让他不安。

想不到太后会对李夫人和宏儿那么好。他没有忘记当初,他向太后提出要娶李氏时,太后愤怒地把杯子摔在地下的情景。他也记得皇叔拓跋子推为此事向太后求情,被太后断然拒绝。而时过不久,太后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当时献文帝在想,太后又在玩什么阴谋,这绝不是太后的真实想法。之后的大婚、生子,太后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怀,并且赏赐给李氏许多金银财宝。这些就再次让献文帝惊讶。难道当时太后发怒是假,后来这一切反倒是真?拓跋弘找不到答案。

然而,事已至此,一切都比他设想的要好,究竟下一步会出现什么变故,无论太后在未来的路上给自己埋下什么样的陷阱,他都要硬着头皮往前闯。

冯太后把皇权还给献文帝,当然没那么简单。中秋节期间,大殿之上冯太后忽然宣布,我不干了,我要回归太后本色,从朝堂上离开,去抚育孙子,去做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事儿,还朝堂一个清净,还自己一份自在,不再与男人们说长论短,不再为军国大事分忧,做自己的想做的事,让所有的人去琢磨吧。冯太后还政,本来可以事先与内阁成员一起商议,起码也与献文帝拓跋弘和皇叔拓跋子推小范围地提出来,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再来真的。然而她没有这样。

她有三个目的:其一,我要还政,是真的还政,绝不是虚情假意的推让。像上次那样,拓跋道符举事反叛,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冯太后让大家都说说,究竟我这个女人执政以来怎么样?然后大家再次跪倒一片,请求太后不要与小人一般见识,看在江山社稷的份上等等,然后太后继续主政,这样的戏哀家不要再演了。这次我是义无反顾地还政,不给任何人反复的机会。

其二,几年来拓跋弘的确长大了,朝廷上的事他知道了不少,但是真正要他一个人面对,他还没想过,最起码他还没有做好精神准备。还政就是要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才能显现其价值。如果是水到聚成,瓜熟蒂落之时,才不得不还政于拓跋弘,冯太后就会特别的无趣,特别的被动。她非常明白,许多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指桑骂槐,还有甚者直接给拓跋弘出主意,给他说太后对皇权的迷恋,给他讲皇权操在太后手里,拿过来就是难比登天。冯太后在所有人毫不知情的时候忽然宣布还政于皇上,可以给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让皇上明白那些所谓“献计者”的话,都是妄言,都是无稽之谈,都是心怀叵测,根本不能相信。拓跋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对身边的人,对他的所谓的朋友重新审视,冯太后要拓跋弘精心营造的“堡垒”不攻自破。

其三,也就是冯太后的苦心,真的是要把未来的日子和心思,放在皇孙的身上。拓跋弘,在冯太后的抚养下,最终成为了大魏国的皇帝。但是近来太后经常在做噩梦,梦到拓跋弘要与她刀兵相见。梦醒时分,太后在反思自己,当初给予拓跋弘的关爱太多,而对他心智上的引导和教育却不算多,有时甚至对他的许多不正常的念头,没有加以及时的纠正,才导致他今天这样,少了一些阳光,多了一些阴暗,少了一些宽容,多了一些猜忌。皇孙宏儿出生不久,对他的培养绝不能放松。冯太后有一种预感,皇孙才是她的希望,才是大魏王朝的希望,对皇孙的培养一刻都不能耽搁,而且她必须亲自上手,皇孙宏儿,绝不能成为第二个拓跋弘。

作者简介

冯氏起名大全男孩名字(冯氏起名大全男孩)

任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委员,大同市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散文集《未必出行》、随笔集《一叶菩提》和《家长里短》,长篇传记文学《冯太后传》,小说《黄花女人》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拍摄并上线,系列历史散文集《这就是北魏》由商务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宝宝起名 公司起名,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起名

企业管理 网络创业,添加 微信:2296682980  备注:企业管理或网络创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yyfzgxxkjyxg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jdsqm.com/1056.html